臺北故宮博物院亮家底: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將現(xiàn)
將于今年10月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“國寶的形成——書畫菁華特展”,展品俱為一時之選,此次展覽包括包括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、《遠宦帖》、韓幹《牧馬圖》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書畫精華45件。
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好在哪里?
《快雪時晴帖》是王羲之寫的一封書信。全篇以行書寫成,只有二十八個字,但字字珠璣,被譽為“二十八驪珠”。此帖內(nèi)容是寫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,以及對親朋的問候?,F(xiàn)存臺北故宮博物館。
【原文】羲之頓首,快雪時晴,佳,想安善,未果爲(wèi)結(jié),力不次,王羲之頓首。山陰張侯。
【釋文】山陰張先生你好,剛才下了一場雪,現(xiàn)在天又轉(zhuǎn)晴了,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!上次的聚會我沒能去,心里很郁悶。你家送信的人說,不能在我這里多停留,要趕快回去,那我就先寫這些吧。王羲之敬上。
《快雪時晴帖》長 23 厘米,寬 14.8 厘米,可以說是一副很小的作品。但是各朝文人、君王都視其為珍寶,御拔和皇家收藏印更是不勝枚舉。
特別是乾隆對此作摯愛珍藏,觀賞三十次有余,而每次賞完都要為其提拔和寫觀后感,累計有兩萬字之多。并以楷書題引首 “神乎技矣”,可見此帖在乾隆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。
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,但相較《蘭亭序》的輕盈,《快雪時晴帖》則更為穩(wěn)重。這件書跡以圓筆藏鋒為主,起筆與收筆,鉤挑波撇都不露鋒芒。由橫轉(zhuǎn)豎也多為圓轉(zhuǎn)的筆法,結(jié)體勻整安穩(wěn),顯示出氣定神閑、不疾不徐的心情。
有人認為趙孟頫書法曾受到這件書跡的影響。不過比較后面趙孟頫的題跋,能夠感覺到王羲之的書法內(nèi)斂沉潛,趙孟頫的書法則微有鋒芒外露。
《快雪時晴帖》左側(cè)是趙孟頫的跋文
《快雪時晴帖》于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進入內(nèi)府,乾隆遂將此帖與王獻之《中秋帖》、王洵《伯遠帖》同貯于養(yǎng)心殿溫室內(nèi),額其室為“三希堂”。而《快雪時晴帖》被乾隆視為“三希”之首。
如今《伯遠帖》、《中秋帖》都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,唯獨《快雪時晴帖》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中。
掃一掃,掌握最權(quán)威最及時的信息動態(tài)